(6)照明設施:普通照明燈應安裝在墻壁或房頂。手術照明燈應安裝子母無影燈,并備用升降照明燈。
(7)水源和防火設施:各工作間應安裝自來水龍頭,便于沖洗。走廊及輔助間應裝置滅火器,保證安全。冷熱水及高壓蒸氣應有充分保證。
(8)通風過濾裝置:現代手術室應建立完善的通風過濾裝置,使空氣凈化。其通風方式有湍流式、層流式、垂直式,可酌情選用。
(9)手術室出入路線布局:出入路線的布局設計需符合功能流程與潔污分區要求,應設三條出入路線,一為工作人員出入路線,二為傷出入路線,三為器械敷料等循環供應路線,盡量做到隔離,避免。
●美國醫院通風標準170-2017●
全球關注美國頒布的醫院通風標準如何應對WHO指南?
將手術室分為兩級,手術室20次換氣與一般手術室15次換氣。
仍要求手術室主送風裝置應集中設置在病患和手術小組的上方,氣流應單向、垂直向下且平均風速為 0.13-0.18 m/s。
要求主送風裝置送出非誘導氣流。
主送風裝置的送風面應每一邊均比手術臺底面至少多 305 mm。照明及氣塔等非送風裝置的總面積不得超過主送風裝置送風面的 30%。
送風裝置面積至少1.2m×2.4m
●發展20次換氣有效手術室●
●發展按需空調手術室●
手術室內空氣質量是首要目標,是環控的初心,規范已列為控制目標、必測項目。
· 依據手術室內參數監控,進行變風量運行,有效、節能、IAQ高。
●全球難題推動改革●
“使有限的資源(人、財、物)更有效地服務更多人群”這世界性難題,如何緩解巨大的費用對財政的壓力,不斷動著改革與手術室發展。
迫使醫院關注成本,對診療、感控等方面不斷進行性價比決策,特別是關鍵的感控措施。
過去以控制為宗旨的平面布局,無法實現運營,人員、物料與器材的快速流動,難以適應今天以提高診療周轉率與使用率為目標的模式。
發展以提高診率為中心的平面布局。布置快速通道、優化流程、方便診療、加快周轉、加大診療量以降低成本,成為新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