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PCR實驗室的員工而言,在進入、使用與離開實驗室時都要遵守相關的操作規范。既然如此,要遵守哪些操作規范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PCR實驗室的員工操作規范。
PCR實驗室的員工操作規范員工在進入、使用與離開PCR實驗室時要遵守以下5條操作規范:
規范1:員工進入PCR實驗室前要先進入緩沖間,在工作服外加穿罩衣,戴好口罩、帽子和兩層手套,穿好鞋。進入緩沖區后要隨手關上外門,需要時打開照明按鈕。
規范2:員工在緩沖間內首先要打開緩沖間內的空調,再打開生物安全柜的按鈕,把實驗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并且等待10分鐘后方能進入實驗室。
規范3:員工進入PCR實驗室后要先去工作區,打開照明按鈕與前玻璃門,把實驗所需物品放入實驗臺內,并且做好清潔物品與污染物品的區分。觀察負壓表指示數值,若數值不在預定范圍內要進行負壓調節。觀察溫濕度計,并填寫溫濕度計使用記錄。
規范4:員工進行實驗項目前必須把手臂放入生物安全柜內,待1分鐘后才能開始操作。實驗結束后要對實驗物品進行分類處理,并對工作臺面進行消毒。
規范5:工作人員在對實驗物品進行分類處理的同時還要打開排風,待風10分鐘后放下前玻璃門,打開生物安全柜紫外線燈進行消毒。離開實驗室前脫去第二層手套,填寫儀器使用記錄后才能離開。
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實驗室使用的基因擴增儀,熒光定量PCR儀都是高精度儀器。一旦儀器出現一些溫度或者檢測上的小偏差,則很可能對實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學會日常保養和維護是尤為重要的。
1、儀器安置
儀器應安放在濕度較低、灰塵較少并遠離水源和熱源的地方,無腐蝕性氣體或強磁場干擾。
環境溫度建議在18~35℃之間。儀器之間應保持50cm 以上距離,降低儀器之間的影響。
2、樣品臺、熱蓋定期清潔
用95%乙醇配合棉簽、無塵布等工具,清潔樣品臺。之后運行PCR儀,設定保持溫度為50℃,約5~10min,讓殘余液體揮發去除。另外,熱蓋也應該用酒精或純水定期清洗,確保熱蓋清潔,溫控性能良好。對于熒光定量PCR,清潔樣品臺和熱蓋的同時,去除灰塵等雜物,保證光路清潔,降低信號干擾。
3. 使用前預熱
老款的PCR儀的性能比不上新款儀器,使用前需要進行預熱,不僅對儀器維護有好處,還能節約實驗時間。新款的儀器升溫快,但還是建議能在進行實驗前預熱2min,這樣可以有效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
4. 定期運行維護
1.PCR儀器需要定期檢測,視制冷方式而定一般半年至少一次。
2.PCR反應的要求溫度與實際分布的反應溫度是不一致的,當檢測發現各孔平均溫度差偏離設置溫度大于1~2℃時,可以運用溫度修正法糾正PCR實際反應溫度差。
3.PCR反應過程的關鍵是升、降溫過程的時間控制,要求越短越好,當PCR儀的降溫過程超過60s,就應該檢查儀器的制冷系統,對風冷制冷的PCR儀要較地清理反應底座的灰塵;對其他制冷系統應檢查相關的制冷部件。
4.一般情況如能采用溫度修正法糾正儀器的溫度時,不要輕易打開或調整儀器的電子控制部件,必要時要請人員修理或利用儀器電子線路詳細圖紙進行維修。
1、溫濕度
冬季18-24℃,夏季25-28℃,濕度40-70%。
2、空氣過濾及氣流組織要求
新風經熱濕處理及三級(初效+中效+/亞)過濾后送入室內;各房間排風口單獨設置或亞過濾器。
當房間無工藝設備排風時,可通過換氣次數(工藝操作間換氣次數為12~15次/h,緩沖間6~8次/h)計算得出房間送風量,然后根據縫隙法得出房間排風量;當房間有工藝設備(如生物安全柜)排風時,比較設備排風量與滿足換氣次數所需送風量,取兩者之間的較大值(一般情況下,設備排風量較大),然后可根據縫隙法得出房間送風量。根據以上計算風量為設計依據,由此可對新風機組、排風機組及附屬的風管風口進行選型和計算。
氣流組織上,PCR實驗室空調系統通常采用上送下排式的非單向流送風方式。房間上部送風口盡量均勻布置,且與生物安全柜操作面或其他有氣溶膠操作地點的正上方保持一定距離;房間下部利用室內排風夾道上設置的排風口排風,排風口底部距地面0.1m,排風夾道需設置于室內被污染風險的區域,排風口前面不應有障礙物遮擋。
3、壓力控制
在空調系統各房間送風支管上設置壓力無關型定風量閥,無工藝設備排風房間的排風支管上設置壓力無關型定風量閥,從而恒定房間的風量以控制房間壓力;在有工藝設備排風房間的排風支管上設變風量閥,根據房間內壓差動作,以控制房間壓力。需排風的工藝設備(如生物安全柜)排風支管上設變風量閥,根據設備開啟度調節設備排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