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PCR實驗室的員工而言,在進入、使用與離開實驗室時都要遵守相關的操作規范。既然如此,要遵守哪些操作規范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PCR實驗室的員工操作規范。
PCR實驗室的員工操作規范員工在進入、使用與離開PCR實驗室時要遵守以下5條操作規范:
規范1:員工進入PCR實驗室前要先進入緩沖間,在工作服外加穿罩衣,戴好口罩、帽子和兩層手套,穿好鞋。進入緩沖區后要隨手關上外門,需要時打開照明按鈕。
規范2:員工在緩沖間內首先要打開緩沖間內的空調,再打開生物安全柜的按鈕,把實驗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并且等待10分鐘后方能進入實驗室。
規范3:員工進入PCR實驗室后要先去工作區,打開照明按鈕與前玻璃門,把實驗所需物品放入實驗臺內,并且做好清潔物品與污染物品的區分。觀察負壓表指示數值,若數值不在預定范圍內要進行負壓調節。觀察溫濕度計,并填寫溫濕度計使用記錄。
規范4:員工進行實驗項目前必須把手臂放入生物安全柜內,待1分鐘后才能開始操作。實驗結束后要對實驗物品進行分類處理,并對工作臺面進行消毒。
規范5:工作人員在對實驗物品進行分類處理的同時還要打開排風,待風10分鐘后放下前玻璃門,打開生物安全柜紫外線燈進行消毒。離開實驗室前脫去第二層手套,填寫儀器使用記錄后才能離開。
工作人員在實驗結束后要對實驗物品進行處理,分為以下2種情況:
情況1:如果物品不可回收,要把它包好,放入高壓滅菌器內滅菌,然后帶出實驗室。如果物品可回收,要把它包好,放入高壓滅菌器內滅菌,再轉入洗刷間洗刷,然后進行回收。
情況2:如果物品為一次性的,要把它包好,放入高壓滅菌器內滅菌,然后帶出實驗室。如果這種一次性物品不能高壓滅菌,可以通過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然后按中心”三廢”處理的有關規定執行操作。
試劑配制室及樣品處理室宜呈微正壓,以防外界含核酸氣溶膠的空氣進入,造成污染;
可以通過控制進風風量大于排風風量達到正壓效果。
核酸擴增室及產物分析室應呈微負壓,以防含核酸的氣溶膠擴散出去污染試劑與樣品,可以通過控制排風風量大于進風風量達到負壓效果。
在理想情況下,PCR實驗室緩沖間內,可設置正壓,使室內空氣不流向室外,室外空氣不流向室內。
PCR實驗室進風由原有中央空調控制,要求將中央空調風口安裝到,且高度為地面鋪裝好后2600mm處。
如果使用熒光PCR儀,擴增室和產物分析室可以合并。
若房間進深允許,可設PCR內部走廊。需要指出的是在減少室內外空氣交換方面,緩沖間比走廊更有意義。
各個區域之間應具備單向的實驗工藝流、物流、與氣流,形成單向流程的保護屏障,避免實驗之間的相互干擾,防止核酸氣溶膠對實驗過程造成污染產生假性結果。
實驗室的墻體,包括頂棚,應結構牢固、氣密性好;所有陰角宜采用圓弧形線條過渡;墻體內壁光潔、不吸附、耐腐蝕、易清洗消毒;地面材料應滿足無縫隙、無滲漏、光潔、耐腐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