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術的問世使病原體檢測能夠快速、方便地進行。由于PCR技術假陽性率太高,只要有微量病原體存在就可得到陽性結果,這并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只有當一定數量的病原體存在時才有臨床意義。因此,對模板準確定量顯得特別重要,應用熒光技術PCR就能夠快速、準確地得到結果。對于解決學檢測的“窗口期”問題,判斷疾病是否處于隱性或亞臨床狀態,以及檢測不能判定是現癥還是既往時,均可利用PCR進行確定。
示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方法學:熒光PCR法。
用途:用于體外定性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疑似病例、疑似聚集例患者、其他需要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診斷或鑒別。
檢測基因: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ORFlab和N基因、E基因。
標本類型:上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下呼吸道標本:呼吸道抽取物、肺泡灌洗液樣本、肺組織活檢標本。
檢測流程:
(1)核酸檢測前的生物安全防護(工作人員個人三級防護的穿戴)→(2)樣本的滅活(56℃滅活30分鐘)→(3)樣本的核酸提取(手工、核酸提取儀)→(4)PCR體系的配制和模板加樣→(5)上機檢測及結果分析→(6)檢測后的消毒。
其他病原體檢測:HIV、甲乙丙肝、HPV、肺支、肺衣、EB病毒、腺病毒、胞病毒、甲乙流、埃博拉病毒、B族鏈球菌。
適合開展的醫院和:兒童醫院、婦幼、兒檢所、第三方、各種級別的有需求的醫院。
1.實驗室空調通風系統設計及壓力控制
PCR實驗室并沒有嚴格的凈化要求,但是為避免各個實驗區域間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宜采用全送全排的氣流組織形式。同時,要嚴格控制送、排風的比例以保證各實驗區的壓力要求。
2.污染的預防與控制
PCR實驗室設計的問題是如何避免污染。在實際工作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污染類型:擴增產物的污染;天然基因組DNA的污染;試劑的污染以及標本間的污染。由于一旦發生污染,實驗就必須停止,直到找到污染源為止,而且實驗結果必須作廢,需重新進行實驗。所以發生污染后再圍繞實驗室來尋找污染源不但耗時而且繁瑣,浪費人力物力。因此要避免污染,首先應是預防,而不是排除。
中心供氧體系是一種今世職業中的十分有代表性的一個項目,運用中心供氧仍是有許多需要留意的。
(1)檢修焊接設備前,應排盡管道中的液氧和氣氧,并用氮氣或許枯燥空氣置換;
(2)愁悶敞開或封閉時,不宜太快太猛;
(3)液氧時,相關工作人員有必要在場,且有必要依照必定的規章流程進行;
(4)相關工作人員應具有在發生意外或毛病時采納安全措施的才能,且了解產品的運用流程,并具有安全教育查核證書.
還有就是中心供氧體系的設備的管道結構出應做密封處理,以免雜物進入,如果對設備包裝時,應做好防潮,防雨預備;再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依照合同要求,挑選相應的交通工具運輸;包裝好的設備應放置在無腐蝕氣體,枯燥,陰涼的當地。